松綁“禁燃令”:短期靠風險預案,長期須源頭治本
一旦“禁改限”,將對城市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。建議首先從細化對煙花爆竹燃放的管理入手,依據氣象擴散條件發布煙花爆竹燃放指數,基于精準預報,科學劃定并公布定時、定點燃放方案,落實精細化管理,避免擾民,有效控制燃放對城市環境的影響。
長遠來看,邁向煙花爆竹燃放解禁的條件有三條:形成與當地高密度城市居住環境相一致的燃放守則;制定煙花爆竹廢氣和噪聲排放標準,使其燃放能夠與現行空氣質量和噪聲標準相匹配;通過嚴格的環保標準,促使煙花爆竹生產廠家回歸傳統工藝,生產超低排放的微型煙花和鞭炮。
責任編輯:曹海東
2023年1月5日,第39屆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開幕,開幕式現場舉辦絢麗煙花秀,吸引游客駐足觀看。
疫情防控政策近期做出重大調整,恰逢春節將近,煙花爆竹“禁燃令”松綁的呼聲此起彼伏,若干城市亦對禁燃規定做出調整。解禁呼聲既源于對傳統年味的懷念,更反映了當下人們對回歸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強烈期盼。
執行多年的“禁燃令”是否應該一放了之?這其實不是我們第一次面對同樣的問題了。上世紀90年代,國內主要城市都曾實施“禁燃”,SARS之后的春節,政策松綁為“禁改限”,2018年前后又再度禁止,之后更趨嚴格。
面對最近的煙花爆竹燃放解禁聲浪,我們希望各地在尊重傳統民俗同時,也要認真研判,審慎決策,針對煙花爆竹燃放可能帶來的空氣指數爆表、噪聲超標、廢棄物隨意丟棄等問題,以及火災等公共安全風險,拿出相關風險預案,基于科學和法治做出回應,力求滿足社會的多重訴求。
煙花爆竹本身及其消費模式已發生巨大變化
煙花爆竹對于文化傳統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。相信多數有些年紀的人,都記得兒時放花放炮帶來的興奮和歡樂,那粘在手指上、飄散在空氣中的特殊味道,還有其中飽含的親情、友情。而在禁燃、限放年代成長的年輕一代,也可能會在背誦“東風夜放花千樹”“爆竹聲中一歲除”這樣古典詩詞時,生出對這一傳統習俗的好奇和向往。
但無論是城市管理者,還是每一個市民,都不應忽略過去40年我們的城市環境和社會經濟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,以及煙花爆竹本身及其消費模式的巨大變化。
上世紀80年代以前,國
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
校對:胡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