舞劇中的平靜時刻
(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)
責任編輯:楊靜茹
舞劇《青衣》劇照
2022年11月底12月初,紛雜的新聞信息讓我像許多人一樣陷入巨大的焦躁不安中。當時身在烏鎮戲劇節,不止一次,看話劇時,臺上演員高密度念臺詞,我居然走神。但我發現,當聽不進任何話語時,舞蹈把我短暫地拉到了一個平靜、自由的場域里。
舞劇《青衣》結尾,筱燕秋在血月下跳舞
這屆戲劇節,舞劇占比不小,僅是“量子糾纏”這個單元就有四部舞?。?span class="nfzm-web-style--kaiti" style="font-family: 楷體, 楷體_GB2312, STKaiti;">遺憾的是,我很期待的高艷津子和北京現代舞團的作品《三更雨·愿》,因為防疫政策,演出臨時取消),另有部分舞劇被納入其他單元。
場刊對“量子糾纏”的介紹很有意思,恰好寫出了門外漢如我對這些舞劇的感受:“棄絕語言,觸碰邊界,不接受來自任何信息繭房的標簽,所有元素渾然一體,無法分割描述?!?/p>
我到戲劇節看的第一部戲是《29》,出身于北京現代舞團的導演陳梓豪以舞劇表達自己29歲的心境。連他在內的五位演員分別扮演“說不出話的幻想者”“像老虎的貓”“以為自己會飛的雞”“不想當成年人的猴子”“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時間”。一個多小時的作品沒有敘事邏輯,一切都靠舞蹈傳遞。
舞劇《小珂》劇照
舞臺空間逼仄,演員背后是堵高墻,床墊是靈魂角色:演員們扛著床墊,或躺在床墊上,或
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
校對:趙立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