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疫情海嘯”中的工廠與工人:高燒、接力、追單和補課
年關和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調整相伴而來,讓前三年里因為各種不確定因素謹小慎微的制造業,一夜間迎來了訂單擠壓、員工因病減員、生產超負荷運轉的多重挑戰
(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)
責任編輯:李屾淼
2022年12月下旬,湖北人福物流中心員工在做藥品的保供分揀
2022年12月以來,隨著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調整,全國各地接連陷入感染高峰。疫情短期加劇給制造企業產需、人員到崗、物流配送帶來較大影響。
國家統計局12月3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,12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(PMI)為47%,比11月下降1個百分點,制造業PMI連續3個月下降,降至2020年3月以來最低水平。從分類指數看,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(包括生產指數、新訂單指數、原材料庫存指數、從業人員指數、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)均低于臨界點。
站在谷底直面“疫情海嘯”,制造企業和制造工人經歷或正在經歷什么?如何渡過危機?在辭舊迎新的節點,他們如何回望,又如何展望?2022年12月的最后十天,我們采訪了浙江、河北、廣東、湖北的多家制造企業和工人,下面是他們的故事。
浙江 制鞋廠工人:高燒39度工作10個半小時
2022年12月21日,溫州瑞安的一家鞋廠,47歲的林路正在機臺前給一雙休閑鞋鎖邊線。公開資料顯示,有“中國休閑鞋生產基地”之稱的瑞安擁有1400多家制鞋企業,規模以上企業202家,產品行銷全國及歐洲、美洲等地。林路在其中的一家小型鞋廠打工,一起干活的有二三十名工人,到21日,“起碼一半都陽了”,林路是其中之一。
讓他感染的源頭很難說清。在家里,做幼師的女兒是最先“陽”的那個,隨著三天前林路出現癥狀,一家人已經“陰性清零”。
鞋廠有規定,工人在廠區需要戴口罩,但平日里執行并不嚴格。林路旁邊的幾位工友就很少戴口罩,他也隨了大流,“別人不戴,你一個人戴也沒用。如今都陽了,更不用防了?!?/p>
此刻,林路體溫超過39度,還伴著咳嗽。在廠里,沒人覺得帶病干活有什么問題。況且臨近元旦,代工并不好找。鞋廠前期生意不好,很多工人賺不到錢,提前返鄉。后來,訂單淅瀝瀝地來了些,有外貿的,有內銷的,疫情卻也跟著山呼海嘯而來。訂單需要在年底前趕出來,老板找不到可以補充的勞動力,只能靠現有的工人“堅持干”。
在當地鞋業,一天通常被劃分為三個班,分別是7:30-11:00、13:30-17:00和18:00-21:30。高燒超過39度的這天中午,在兩班輪換的間隙,林路去了趟村里的“中醫內科診所”。他到時,看病的人已經排到了診所大門十米開外。半個多小時后,林路打了一劑小針,離開時醫生又給包了兩天的藥。具體什么藥,他并不清楚。這天還很漫長,雖然“手足沒有力氣”,林路還是上滿了三個班,白天7個小時,晚上還有3個半小時。
兩天后,林路的癥狀只剩下“一點點”。這天,他熟識的一位癥狀比較嚴重的年長工友重新返崗。林路也上回了“頂配”—— 一天四個班。沒有底薪,林路每上一個班能進賬130元,“早7點半做到晚上12點,就有520塊?!比鸢驳拇蟛糠中瑥S會在元旦前后放假,無論是老板要完單,還是工人要“搞錢”,都進入了倒計時。
已經過去的2022年難言順利。上半年當地鞋廠生意慘淡,林路常常一個月只有幾天有活干,他不得不輾轉不同的廠子撈活,“天天玩,掙得都不夠吃?!毕掳肽觌m然生意好些了,但“單小”,訂單都是“一點一點”地來。因為“沒搞到錢,房租又貴”,林路認識的一些工友開年就不打算再來瑞安了。林路不在此列。他計劃1月6日返回江西撫州老家,一直待到年初十。此后,他會繼續尋找新的工廠,開啟在瑞安打拼的第23個年頭。
浙江 制衣廠廠長:雙廠“接力生產”完成訂單
2022年12月29日晚,36歲的李儉旺開著貨車從福建南平向浙江溫州出發,車程三個多小時。李儉旺是溫州著依服裝廠的老板。這是他“陽”后的第二天,雖然不發燒了,咳
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
校對:趙立宇